文章出处: │ 网站编辑: │
立秋: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
明日立秋,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“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”的养生保健谚语。因此,秋季穿衣也要顺应“阴津内蓄,阳气内收”的需要,适当地冻一冻。
专家提醒,“秋冻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“遇冷不穿衣”。初秋,暑热未尽,凉风时至,当天气骤然变冷时,适当地增衣是必要的,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,反而会招灾惹病。“适当增衣”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感寒为宜,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、裹得严严实实。“秋冻”的另外一层意思是,晚秋可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,但要以自己能接受为限度。
“秋冻”不仅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上,还可引申为秋季的一种养生法则。例如睡觉时不要盖得太多,以免导致出汗伤津。
立秋节气的由来
大暑之后,时序到了立秋。秋是肃杀的季节,预示着秋天的到来。历书曰:“斗指西南维为立秋,阴意出地始杀万物,按秋训示,谷熟也。”这时太阳黄经为135度。从这一天开始,天高气爽,月明风清,气温由热逐渐下降。
立秋节气分为哪三个物候
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:“一候凉风至;二候白露生;三候寒蝉鸣。”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;接着,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。古籍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上说:“秋,揪也,物于此而揪敛也。”“秋”就是指暑去凉来,意味着秋天的开始。到了立秋,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,因此有“落叶知秋”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