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出处: │ 网站编辑: │
春为四时之首,阳气升发,万物复苏。中医认为“春气通于肝”,此时人体肝气旺盛,脾胃功能相对较弱。遵循《黄帝内经》“春夏养阳”原则,饮食上调和五味以疏肝健脾、升发阳气,是春季养生的核心。
少酸多甘,健脾护肝
春季肝气过旺易克脾土,导致腹胀、食欲不振。酸味入肝,有收敛之性,过多食用酸味食物(如山楂、乌梅)可能抑制阳气升发,故宜“省酸”。甘味入脾,适当增加山药、大枣、小米、南瓜等甘味食物,可补益脾胃,调和肝脾。
增辛升阳,发散郁热
辛味食物如韭菜、葱、姜、香菜等,性温味辛,能助肝气疏泄、驱散冬季积存体内的寒气。但辛味需适度,避免过量引发上火,阴虚体质者可用薄荷、荆芥等清凉辛味替代。
微苦清心,平衡内热
春属木,木生火,部分人群易出现口苦、心烦等“春火”症状。苦味入心,适当食用苦菊、莴笋、蒲公英等微苦食材,可清心降火。但苦寒之品(如苦瓜、莲子心)不宜过量,以免伤及脾胃阳气。
淡咸养肾,以柔克刚
咸味入肾,春季饮食宜“微咸”,避免过咸加重肾脏负担。海带、紫菜、牡蛎等天然咸味食物含丰富矿物质,可柔肝养阴,预防肝阳上亢。
调和之道:平衡为本
中医强调“五色入五脏,五味养五气”,春季饮食不必刻意追求某味,而需注重整体平衡。推荐搭配:
ü 早餐:南瓜小米粥(甘)+ 韭菜鸡蛋饼(辛)
ü 午餐:清蒸鲈鱼(甘咸)+ 凉拌莴笋(苦)
ü 代茶饮:玫瑰花3g + 陈皮2g(疏肝健脾)
注意事项:春季不宜大补,忌油腻厚味;过敏体质者慎食香椿、春笋等“发物”;保持适度运动,配合情志调养,方为养生上策。
顺时养生,贵在顺应自然。春季调和五味,实则是通过饮食调整人体阴阳平衡,以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方式为新一年的健康筑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