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出处: │ 网站编辑: │
● 全球扩散形势严重 近期,随着猴痘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扩散,世界卫生组织再次拉响了最高警报,并于2024 年 8 月 14 日宣布,猴痘疫情构成 “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”。 随着全球人员流动的增加,猴痘病毒的风险持续存在。多地疾控部门已发出提醒,呼吁公众提高警惕,加强自我防护。 关于猴痘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(Monkeypox virus,MPXV)感染所致的人畜共患病。猴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,是一种基因组全长约197kb的双链DNA病毒。 ● 症状 人体感染猴痘病毒后,潜伏期一般为 5 至 21 天,多为 6 至 13 天。发病初期症状通常类似于流感,包括发烧、头痛、肌肉酸痛、背痛、淋巴结肿大等,发病后 1 至 3 天出现皮疹。 ● 传播途径 动物传播:猴痘病毒的自然宿主包括一系列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,人们通过接触这些感染了mpxv的动物的血液、体液或皮疹,可能会被传染。 人际传播:mpxv也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,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、或者接触感染者的体液、疱疹里的液体,或者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(如床单或衣服)而传播。 血液传播:如果感染者献血,病毒也可能通过输血传播给他人。 性传播:虽然不是主要的传播方式,但在一些情况下,猴痘病毒可能通过性接触传播,尤其是通过接触感染者的皮疹和体液。 物体表面传播:病毒可以在物体表面存活一段时间,因此接触受污染的物体也可能导致感染。 ● 易感人群 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。但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。 预防措施 ● 科学应对是关键 疫苗接种:虽然目前专门针对猴痘的疫苗较少,但接种天花疫苗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。在疫情流行地区,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是加强免疫屏障的关键措施。 个人防护: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勤洗手。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可疑动物和人员,尤其是来自猴痘疫情流行地区的动物和人员。不随意接触野生动物,不食用未熟透的肉类。在日常生活中,注意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。 就医指导:若出现发热、皮疹等症状,尤其是在有可疑动物、人员或猴痘病例接触史的情况下,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,并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,以便及时诊断和隔离,防止病毒传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