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药 [别名]土薯、土蓣、山薯蓣、淮山、王芋、蛇芋、野山豆、山板术、白苕、九黄姜、野白薯、扇子薯、佛掌薯、山薯。 [性味]味甘,性平。 [归经]归脾、胃、肾经。 [功效与主治] 有补脾养胃,生津益肺,补肾涩精的功效。 用于脾虚食少,久泻不止,肺虚喘咳,肾虚遗精,带下,尿频,虚热消渴。 [附方] 1.治痰气喘急:山药捣烂半碗,入甘蔗汁半碗,和匀,顿热饮之。(《简便单方》) 2.治肿毒:山药,蓖麻子,糯米为一处,水浸研为泥,敷肿处。(《普济方》) 3.治项后结核,或赤肿硬痛:生山药一挺(去皮),蓖麻子二个。同研贴之。 4.治脾虚久泻:山药、党参各4钱,白术、茯苓各3钱,六曲2钱,水煎服。
[营养价值] 1.健脾益胃、助消化:山药含有淀粉酶、多酚氧化酶等物质,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。 2.滋肾益精 3.益肺止咳:山药含有皂甙、黏液质,有润滑、滋润的作用,故可益肺气,养肺阴。 4.降低血糖 5.延年益寿:山药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、维生素及微量元素,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,预防心血疾病,取得益志安神、延年益寿的功效。 6.抗肝昏迷:近年研究发现山药具有镇静作用,可来抗肝昏迷。
[食用建议] 1.山药切片后需立即浸泡在盐水中,以防止氧化发黑。 2.新鲜山药切开时会有黏液,极易滑刀伤手,可以先用清水加少许醋洗,这样可减少黏液。 3.山药质地细腻,味道香甜,不过,山药皮容易导致皮肤过敏,所以最好用削皮的方式,并且削完山药的手不要乱碰,马上多洗几遍手,要不然就会抓哪儿哪儿痒。 4.好的山药外皮无伤,带黏液,断层雪白,黏液多,水分少。可鲜炒,或晒干煎汤、煮粥。 5.山药鲜品多用于虚劳咳嗽及消渴病,炒熟食用治脾胃、肾。
|